-
監控里的外婆:心疼電費,再次失竊
外婆的臥室再次失竊,老人家藏起來的七千多塊錢不翼而飛。警察來了讓村里人都錄了筆錄,但終究因為缺乏證據不了了之。舅舅給家里重新裝上了監控,并一口氣裝了四個,屋前屋后,室內室外,全方位無死角監控。 -
這種“明碼標價”,有不如沒有?
扶貧濟困是一回事,欺詐宰客又是一回事,兩者根本難以相提并論。對本地人和游客內外有別的宰客式“明碼標價”,明顯違反了公平、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定價原則。 -
“數學不好也是病”,對數字不敏感的我與自己和解了
坦白說,作為一個文科生,雖說自己本身很喜歡而且更擅長文科科目,但還是不經意間遭受了一些“學不好理科,迫不得已只能學文科”的隱形歧視。這也許是我一直以來,明知不擅長數學,但總是羞于承認的原因。 -
“掃碼就行”?便捷的手機掃碼,成了老年人的包袱
面對各種不同的碼時,他們的臉上總是充滿了困惑和無奈——首先要搞懂每個碼有什么功能,然后要學會不同的碼的操作方式,最后還得多次在實踐中應用起來,以加深印象。于老年人而言,這個過程過于繁瑣和吃力。 -
大學生競選班委:為集體還是為個人?
盡管是為班級作貢獻,可是免不了站在輿論中心。如何把事情做得妥帖得民心,成為班委的必修課。 -
年過七旬的父親,被困在手機“任務”里
年輕“老師”充滿激情地給高齡學員們傳經送寶,告訴“家人們”如何通過玩手機就能輕松月入四千。我爸在直播間問會不會是騙人的,直接被“老師”踢了出去。 -
帶娃出行的家長,為何難以消除原罪感?
帶孩子外出的我,心理上總有一種無法消解的原罪感,仿佛只要我們現身任何秩序井然的場合,就自帶恐怖分子標簽。一旦此標簽因為哭鬧等行為被坐實,一場成年人施以成年人的道德譴責極刑,就會馬上降臨。 -
從牌場上搶人,騎行的風慢慢地吹到了鄉下丨回鄉偶書
自行車成了家里的“搶手貨”。吃過早飯后,我和我爸就要爭奪這輛車的使用權。我問他,你咋不打牌去了?他回,有車了,還不燒油不費電,哪都能去,還看啥牌。 -
“萬物皆可搭”,你和孩子是什么搭子?丨養兒育女
愛好和共同話題是增進了解、促進情感交流的重要橋梁。那些親子關系緊張的爸爸媽媽們,不妨開放心態,嘗試探索并參與孩子的某個愛好,跟孩子其樂融融成為“搭子”。 -
“快去把駕照考了”,我的生活就像是NPC
大眾眼中“理所當然”的程序,使我們不斷進行著無意義的活動,不斷遭受著潛移默化的束縛。